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从来不是某个领导者单一意见的反映,而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认,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应该有显眼的东西,让人一走进学校就能直观地看到,如雕塑,有特定寓意的建筑等。但在注重这些显在文化载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隐的文化载体,如可以成立教育讲坛、班主任论坛、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沙龙之类的思想交流平台,因为这些载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更直接和更有效。
校徽作为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独特精美的“外显”形式,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一个学校的形象象征,也是一个学校社会认知的重要标志,所以它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学校类型以及学校的文化底蕴。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学校也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设计,与时俱进的根据学校战略的调整和学校特色的发掘,重新设计学校校徽也成为一件充满勇气与智慧的大事,在传承与创新间,怎样更好的以校徽为载体和突破口体现校园新风貌和历史文化已成为学校领路人们开始思考的问题。
学校实验室及功能室的建设意义重大,不仅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关乎到素质教育事业。实验室及功能室的建设属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是学校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的一种体现,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科实验室及功能室的建设,随着教育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学校更愿意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脚踏实地的学习知识,而非填鸭式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做到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自由成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学生各方面的天赋及重点培养方向。
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园所长期生存的秘诀。幼儿园文化的本质实际就是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一个幼儿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核心价值观是不是能够成为全园教职工认可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就能在幼儿园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并成为幼儿园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结构,各校外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范式。归结起来无外乎下面一些内容: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愿景、核心理念、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特色、办学特色、主题文化、文化主题、校训、誓词、口号、(学校、教师、学生)精神、校风、学风、教风等。一些机构根据自己想象随意组合、连缀,真是五花八门,各有所好。同时,有的机构对“理念系统”的文化阐释存在叙述不集中,逻辑顺序乱,概念不清晰等问题。比如说“主题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化主题”的意思。
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文化建设不只是为了树立形象,更重要的是打造校园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将促师生及校园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到教育工作中来,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使师生由行为的修整与规范,发展到意识浸润,习惯养成,逐渐内化为无意识的自觉与自然,最终凝聚成文化的力量,促进师生及学校的发展。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文化,一种是动态文化,对于学校来说,我们可以把静态文化比作人的外表,把动态文化比作人的精神。校园静态文化包括校舍结构布局和各种教育设施,如操场、宿舍、教室、国旗、图书室、宣传栏、黑板报、名人挂像。校园静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所学校特有的服务文化、效能文化、节奏文化和团队文化都在同化与塑造着每个成员,每个个体也会自觉地传递和传播。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需要在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中给予相应的文化建设,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其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自我发展需要等方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