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25-85367442 13276687223(微信)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从学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虑,可把学校文化分为1.学校观念文化、2.学校制度文化、3.学校行为文化、4.学校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会说话”的文化墙,打造校园新风尚。学校文化墙内容丰富,设计造型个性独特,图案鲜艳活泼,涵盖了国学、励志格言、学校介绍、办学理念、优秀学子、教师风采等内容。学校内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朗朗书声远离了围墙外的喧闹。走在校园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奋进;校园黑板报、走廊的墙壁、过道的两旁、食堂的墙壁、寝室内外,彰显出“仁孝文化 和谐教育 ”。
    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学工部、学生处等),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园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师生依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是绝不可忽视的。校园的制度文化有利于发挥制约作用,但也可以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是展现才艺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增长知识的乐园。农村的一些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在学习城市学校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校园文化表面的改造。校园文化建设就从绿化、美化、硬化、量化、校园文化等“五化”入手,硬化路面,修建花坛,改建厕所,布置文化墙,并竖立警示标语,如“师生讲文明,校园更和谐”等。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有限,而且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在不断减少。进行校园整体环境和办学条件改造,努力将校园建设成公园、花园、乐园。在育人方面,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教学建设同等重要,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
    校园文化是一种富含意义的文化,既形于外,更积于内,关键在积于内。形于外的东西好做,有钱,请人设计施工就行,做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并不理解,好看而已。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在增加功能,要在积于内上努力。校园文化,常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必要下功夫去研究和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的绿地、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是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样式,是一种人文景观,它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晶影响着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制度方面,一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学校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树师表。制度的导引下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倾斜政策”,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信心,鼓足上进勇气。
    以建设和谐学校校园文化,既是治校的理想,又是治校的方略和机制,同时也是治校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因此,建设和谐学校校园文化,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日益凸显。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特色是优势,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人格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各有不同与侧重。
    面对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就要坚持科学的、和而不同的发展观,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看发展的“和”,而不是统一规格的“同”。要尊重教师,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资源,让教师在这充满阳光的环境里,专心谋事而无需分心谋人,师德与师能的卓越品质得到锻造。这是实现教师发展诉求的魅力所在。办教育,办学校,这是需要有志于此的人士为之献出全部身心的事业,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骄。然而,弥漫于世的浮躁情绪,对教育,尤其是对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诸多不良影响。


智慧校园

校园展览馆

联系伽美

官方微信
  • 友情链接
  • 相关产品
版权所有:江苏伽美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9014641号-1    技术支持:南京创艺享